Page 138 - 董氏宗谱上卷
P. 138
董氏宗谱·江都堂
续修族谱简序
改革开放国生机,邦安民乐庆有余。族谱失修一世纪,喜逢今朝重整理。
众望难辞写谱序,学识浅薄言几句。祭祖历后忆往昔,略表孺子寸草意。几
经风雨人世变,幸有宗族瓜蒂连。
敬阅先人之谱,对董氏历史略有所知,考证春秋传,飂叔安后裔董父,好
龙识龙,方能使舜帝敬佩不已,故赐董姓,吾姓自此而始。始祖思贤公者,江
西饶州府人氏也。明洪武四年迁徙竟陵深江站落籍,三代人在此延袭。五世
澄公迁至沔简家桥围湖垦荒种值,勤劳度日,子孙后代绵绵不已。遍及湖北、
贵州、河南、四川、江西、旅居台湾、美国等地。此次续谱登记,男性竟二千三
百有余,还有陕西,广东,南漳,当阳,公安,谷城,竹溪等省市,都属思贤公后
裔,因种种原因,没有取得联系,待后人寻踪追迹。壬戌天佑公次子奇公,充
江南之提学,显赫一时,吾族官号,江都堂代代传递。董父,董永,董仲舒,董
必武,等等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功盖九天载入史册,光耀门弟,此
乃董氏宗族之自豪,骄傲也。
天寒地冻万物存,阳光三月百花艳。族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
其旨在于承先启后,相继相承。董氏族谱,戊子年一八八八年整修,时隔百年
有余。这百年之间,吾族有志之士,曾几次发起续谱之事。一九四四年西选
观相,观国,观烈为首,东荐萃炬字天明,北派临春为头,号集各地人商讨续谱
大计。一九四六年清明,各地族人汇集董庄宗祠,鞭炮齐鸣,鼓乐喧天,烟熏
火潦,人马四轿,至深江站祭祖扫墓,声势浩大,热闹非凡,随后,筹备续谱之
事,可惜战乱,炮火连天,骨肉分离,民不聊生,续谱未成。几度风雨,几番春
秋,续谱大事,吾族之人谁不担忧?一九六二年天门临松公年过六旬,以教武
为名,联络董庄观鼎,观汉,萃元等人,奔天沔之间,出谋划策,准备造册登丁。
时遇文革古物尽毁,旧书遭焚,十年动乱,人心不安,续谱之事,化为泡影,一
九八八,时局变更,政策开放,安居乐业,百废俱兴,见鱼结网,事在必行。向
家洲益金,年过七旬,步履老家,追根究源,四处族人纷纷来信,天门麒麟等人
其支谱已成。董庄—思贤公代发源地,犹如猛虎添翼,烈火加油,枯木逢春。
临俊胸怀大略,领起续谱群龙之首,萃凤,观鼎,泽均,泽俊,临芝,临波,泽勇
· 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