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董氏宗谱上卷
P. 181

齐公墓志铭



                              宝庆二年(1226)                          董梦白                  特奏一等

                              淳祐元年(1241)                          董     恢                特奏名

                              淳祐元年(1241)                          董     偲                特奏名

                              淳祐十年(1250)                          董     寅              特奏四等

                              宝祐四年(1256)                          董     明              特奏四等


                      宋代,流坑董氏有特奏名本科出身者21人这些人是进士科出身还是诸科

                出身。已无法确定。但他们在举业上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他们是举人中
                的佼佼者,而且又有本科出身,待遇虽不如进士,但远优于举人。过去在流坑

                科举成就表述时忽略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流于俗套,只讲进士、举人的数

                目,忘记了流坑村有千余年的历史,宋代特奏名这一特例是其它明清古村落
                所没有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也没有把这个问题搞得很清楚,没有找出

                一种正确表述的方法。有的人认为特奏名就是进士,直接加到进士人数中就
                行了,殊不知宋代正奏名中也有许多不是进士科出身的。有的人认为这就是

                个“假进士”,以致于进士人数中没有计算,举人中又把他们给漏了。我以为,
                如实表述才是一种正确的方法:

                      宋代,流坑董氏有进士26人,特奏名本科出身21人,举人67人。

                      对流坑村的科举成就可表述为:
                      从宋代到清末,流坑村共有进士 34 人(董氏 29 人,他姓 5 人)。特奏名本

                科出身21人。举人84人,贡生42人。



                                                                     戊戌年正月十六日於北京天通苑



                      又及:近日得到《宋故董公奉议墓铭》拓片,附录于后。仅供参考。



                                                                                        2018年8月28日



                      作者简介:银光灿,72 岁,觉员,退休干部,乐安县流坑文化研究会会长,

                退休前在乐安县委工作,曾任乐安县县委副书记,乐安县政协主席。多年从
                事流坑古村文化宣传、研究工作,有较深造诣。

                      附:北宋《宋故董公奉议墓铭》拓片






                                                                                                   · 139  ·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