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董氏宗谱上卷
P. 176

董氏宗谱·江都堂


                丞相的蔡确,非常怀疑此案有冤情,再次挑选董公来审理此案,劾系罪犯。董
                公不久就推勘得出实情,将所捕与此案无关的平常之人全部释放。没有过多

                久,果然有俘获真正凶手的消息传来,蔡公因此特别器重他。董公为官任职
                所到之处,每每以才干卓著而被称赞。然而他在官场上却十分淡泊,安于退

                让。不曾求知于人而举荐他的人倒是屡展出现。董公曾对人说:“我年少的

                时候努力求学,多次中举,晚年得到了一次任命的机会而做官,虽然不是什么
                大的安排,差不多也足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何况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快

                到七十岁了,人情事理我自然是知道的,复出为官又能做什么呢?”乃拂衣告
                老返乡而归,不可挽留也。

                      董公敬爱兄长,醇厚勤谨,言语从不虚妄。发扬乐事、善事,如同自己所

                有;与人交往谦和平易而有威严。行事或有少许违逆,必定规劝予以改正。
                乡里族众对他十分敬畏面关爱。当初,董公痛失父母双亲,主动担负起抚育

                弟妹的责任,教导有方,诸弟妹皆有作为。家门之内,和和睦睦。家族里虽然
                人多口众,一遇有事时乃施以恩惠,因此都没有闲言碎语。乡里面有办丧事

                面缺钱的人家,董公总是以厚重的赙赠帮助其办好丧事。碰到饥荒年岁。有

                钱有势的人总是不卖出粮食,以图粮价上涨而谋取丰厚的利益,而董公却单
                独平抑粮价来救济灾民。许多人得以渡过荒年。其行为举止,往往以长者、

                为人厚道而受到大家的称赞。正是这样,在返乡休闲的日子里,常常以吟诗、
                饮酒而自娱其乐,他特别喜欢老子的学问,颇能通达其要旨。无怪乎,其年岁

                越高面愈加聪慧,思维能力没有衰退,以承受长寿、康宁的好福气。

                      宋徽宗大观戊子(1108 年)正月初二日,董公寿终正寝,亨年八十六岁。
                娶张氏为妻,赠南昌县君的封号,先于董公而卒。

                      儿子三人:名楷、桓、松,都从事举业。女儿四人。都嫁给世家大族。孙

                子七人,洵仁、洵侯、洵美、洵直、洵都、洵哲六人都在读书,洵侯考上了贡士,
                俊秀聪明不可轻易估量,还有一个孙子年龄尚幼。

                      同年十二月壬午日,葬于蜀原之合江。
                      遗孤们派洵侯来我处请求为董公作墓志铭,我视董公为乡里的长老,且

                对他的为人知晓尤详,乃不辞而铭曰:



                                            博学而有禄以荣身,

                                            从仕而有政以及民,

                                            达虽晚矣其志则伸,
                                            猗嗟董公孝友谦醇。


                · 134  ·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