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董氏宗谱上卷
P. 173
齐公墓志铭
打出,故改为正体字。注释、释文均用简体字。)
注释——
①本议郎、朝奉郎、从事郎、通直郎:散官名。散官是有官名而无固定职
事的官,亦称阶官。汉代始有此称,隋朝方定散官之制,唐、宋、金、元因之。
宋代每一官员都有散官之品级及职事官之官位。散官仅为官史叙阶之称,按
资历升叙,以定班位;职事官由皇上指定任命,以定职守。散官分文散官与武
散官两大类,各有不同品级之名号,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
宋代规定。官员之章服、俸禄均照散官而定。奉议郎於太平兴国初改为“奉
直郎"”",为从六品上阶文散官;朝奉郎为正六品上阶文散官;从事郎为从七
品武散官;通直郎为从六品下阶文散官。
②致仕:还禄位于君,辞官归居。按现代说法,就是“退休”。
③震骑尉、武骑尉:勋官名。历代官制,有职事官、散官、勋官、爵号等区
别。勋官起於南北朝,授给有功者官号,名位很高。但没有实职。初亦称散
官,至唐始称为勋官。有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整事都尉、
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共十二等,自正二品至从
七品。宋元沿袭此制。云骑尉为第十一级勋官,正七品;武骑尉为第十二级
勋官,从七品。
④鱼袋: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盛放鱼符的袋。唐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
品以上饰以银。景云中。诏衣紫者鱼袋以金饰之;衣绯者以银饰之。开元
中,许致仕者佩鱼终身,自是百宫赏绯、紫必兼鱼袋,谓之章服。宋代无鱼符,
仍佩鱼袋。其制以金银饰为鱼形,公服则系于带而垂于后,以明贵贱。碑文
中载。董齐在宋哲宗即位后,蒙受皇恩,由通直郎转为奉议郎(官阶由从六品
下升为从六品上),并“赐章服加勋”。赐章服,就是赏绯色官服并银饰鱼袋,
此处简称为“赐绯鱼袋”。加勋,就是授于云骑尉勋官。
⑤管勾:官名。本为管理勾稽之意。文中“管勾学事”指的是管理勾稽学
务诸事;“管勾劝农事指的是管理勾稽劝民垦田事宜。其实,“劝农事”亦是官
名,宋代于各州所置的劝农宫,由“知州”、“军通判”兼充,掌劝民垦田。
⑥杨存:吉州庐陵县人,元丰八年(1085)乙丑科焦蹈榜进士。.
⑦此处原文为“内”字,查阅有关资料,未见如何解释。“管内”是否与“管
勾”同意,待查。
⑧欧阳知晦:吉州安福人,元丰八年(1085)乙丑科焦蹈榜进士。
⑨抚谕司:官署名。宋代,于诸路设此官署,主官称“抚谕使",于一路或
数路宣扬朝廷意旨,安慰存问,按察官吏,采访民间利病。
· 1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