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董氏宗谱上卷
P. 47
《董氏宗谱》三修源流考
十年九不收。加之明末清初,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前辈族人为了生计,
只有外出逃荒。现根据老谱有限的记载,我们近十年寻找初步确认以下几个
地方董氏是我族失联宗亲。
1、老谱记载:元武、元祥、乾锦、亨晓、亨春、泰荣、泰轩、泰莹、泰君、泰茂
共10公迁江陵一带。光绪十四年我族修谱时派人前往联系,得知江陵一带族
人在清朝中期出了一位进仕,把迁这一带的宗亲组织起来单独打了一套谱,
并叙了派序,就是如今江陵、潜江一带:万代永昌柱,正德邦家兴,高烈超群
哲,英雄定一匡……。
2、老谱记载一先公迁襄阳朱家营,经查此支应为现在襄阳区黄家镇黄集
村(老地名董岗)董氏。这里族人由于老谱失传,大多数人连迁到董岗去后序
的新派都不清楚。
3、老谱记载:亨朝、亨源、亨禄三公迁襄阳樊城陈家营,我们三次到襄阳
樊城查找,陈家营在樊城城区,属樊城中原办事处下辖2个社区:陈家营社区、
董台社区,两社区紧邻。董台社区有 300 多户姓董,他们老谱失传,这里应该
就是亨朝、亨源、亨禄之后。
4、老谱(3-1)记载:亨龙、亨虎、亨格三公迁公安县黄山头观音寺。据查
这支人到黄山头后又有一部分迁湖南境地,现在黄山头还有一户,住黄山头
镇曾口一组董国新,儿子董大军。湖南安乡县安全乡西堤七组(原名董家
垱),有一支董姓人家与黄山头国新同派,这里应是亨龙、亨虎、亨格三公后
代。
5、老谱(3-2)元壁公住宜城宝东河,经查现地名为宜城市鄢城办事处谭
脑村,宜城市鄢城办事处南河村。
6、老谱(4-5)记载亨伦、亨淳、亨泽、亨泮、亨潮五公迁宜城上劳池,现改
为宜城市郑集镇双龙村,此支董氏在解放前(1949年前)迁到宜城后和老家有
来往,他们派序跟老家一样,只不过他们还是沿袭我祖早期生毛死董的规矩,
一直还是姓毛没有改过来,现在年轻人还认为自己本来姓毛不姓董。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