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董氏宗谱上卷
P. 51

《董氏宗谱》三修序







                                           仙桃《董氏宗谱》序言







                                 乾坤浩瀚,世道沧桑,国之有史,家必有谱。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见证历史,迎祥纳福。

                                 尊祖敬宗,溯本思源,乘势聚力,厚德载物。

                                 千秋功业,立世笃行,薪火昌盛,俊杰辈出。




                      我族董氏,系出上古,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周礼》、《帝系》、《世本》、《史
                记》上溯董氏为黄帝的直系后裔,颛顼的世系后人,开宗立姓始祖为帝舜时代

                的董父。自先秦编篡族谱以来,董姓世代积善成德,人才济济,西汉江都相董

                仲舒开儒学为两千多年的正统先河,福润中华,恩荫我族,所以而今存藏的清

                代光绪14年修纂的董氏宗谱将族源记载为江都堂。
                      我族董氏,家世渊源,耕读为本,弦歌不缀。“仲舒之孙春守庐江,子孙家

                焉,六世至黯以孝行称”。唐朝德宗时代宰相董晋封陇西郡,游官江南,临川

                扩源传至董清然,居宜黄生二子万一、万二,万一有三子,尚一生董全和董含,

                尚二无嗣,尚三生董合。五代南唐时,家道殷实,人丁渐繁,董氏三兄弟分蘖
                析居,董全迁徙鄱阳海口,今称德兴海口派;董含与父、祖留居宜黄,今称宜黄

                北源派;而董合一家西徙吉州庐陵县云盖乡,故称庐陵派,今称乐安流坑派。

                沐风雨,启山林,垦田植谷,弦诵相闻,矢志科考,流坑董氏家族益发壮大,遂

                在宋代成为科甲连中、仕宦众盛的望族巨宗,士林中传有五人同科进士的“五

                桂齐芳”佳话。南宋时始有族谱,元至顺年间再修,所以古人有云“江以右称
                文献世家,必以乐安董氏为最”。元军南下,江南义军峰起,流坑董氏参与文

                天祥的“起义勤王”,保卫乡梓,因此,文天祥的《谢恩表》中有“花耀贴金,一门

                而五董”之句,高度赞扬流坑董氏的文化风尚。

                      我族董氏,筚路蓝缕,嗣孙蕃衍,薪火燎原。元朝末年,荆楚农民起义领

                袖陈友谅称帝号大汉,1363年交战朱元璋于鄱阳湖,不幸被流矢所中,全军溃
                败,朱元璋旋即率大军血洗荆楚。1368 年,大明开国,改称洪武元年,明太祖

                朱元璋大举移民,遂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民谣。移民大潮激荡流


                                                                                                      · 9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