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董氏宗谱上卷
P. 56

董氏宗谱·江都堂







                                       流坑董氏合公族谱六修序







                      三年前,董克旺同志从江西乐安来到北京。告知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

                流坑村董姓族人们正在筹备撰修一部大宗谱,希望我为之作序。作为一个历

                史学人,古代的谱序我读过不少,但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应邀为一部现代

                族谱写序。考虑到流坑村所具有的特殊历史文化价值,更为一份很难割舍的

                情感所左右,我还是不揣谫陋,答应下来。

                      我与流坑董氏的结缘,是因为已故的周銮书老师。1990 年 8 月中旬,时

                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銮书先生因公到乐安,经人介绍,初访流坑。

                一览之下,叹为观止,极为兴奋。他敏锐地觉察到,流坑这个历史文化内涵极

                其丰富又保存相对较好的千年古村,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人文旅游价值。

                他随即着手组织研究队伍,开展对流坑的历史文化调查。1991 年冬,江西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詹开逊同志带领调查组进入流坑。这次调研,对流坑的历史

                和现状有了大致了解,其中尤应提到的是,詹开逊详细测绘记录了数十座明

                清古建筑,获得了很宝贵的古建资料。1993 年 3 月,应銮书老师的要求,江西

                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梁洪生和我(时任教于江西大学历史系)赴流坑进行调研。

                我们此次住村20余天,其间大量搜集和阅读族谱,走访老乡,实地考察村中各

                类古建和文物遗存,进一步搞清了流坑村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一些重要问题。

                此后,我们和有关同志又多次到流坑和周边村镇调研,并广泛查阅古籍,不断

                丰富和深化对流坑历史文化的认识。这些调研的基本成果,最终形成了《千

                古一村——流坑历史文化的考察》一书(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7年 5月第一版,

                以下简称《千古一村》)和一批研究论文。

                      在领导和组织调研的同时,周銮书先生还积极地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宣

                传、推介流坑,希望能够切实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他亲自撰写了《初访流坑村》、《江西千年古村一—流坑村》、《流坑村调查

                记》、《对流坑村旅游发展规划的意见》等文章,甚至还专门针对村民写了浅显


                · 14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