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董氏宗谱上卷
P. 57

《董氏宗谱》三修序


                明白、易于上口的《保护流坑古村歌》。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国家文物局的郑

                孝燮、罗哲文、张文彬等专家和领导先后来到流坑,他们对流坑珍贵的历史文

                化价值和予以保护的必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从而引起了中央和省、市领导

                的重视。此后,流坑古村这个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化明珠,于 1997 年 8

                月被公布为江西省历史文化保护区,2001 年 6 月被列入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如今,流坑的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已经逐渐走上轨道,流


                坑不仅是江西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和旅游目的地,而且成为中国历史
                学、古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界一个著名的研究基地。继我们之后,不少学


                者也来到流坑考察,陆续有研究成果面世。其中,清华大学著名古建筑学家
                陈志华教授的研究团队,对流坑古建筑的测绘、研究以及古村保护规划的制


                定作出了很大贡献。
                      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十余次到流坑进行田野考察。每一次多和梁

                洪生同往,短则数日,长则数周,住在村委会,食在村民家,昼则考察古村,走

                访村民,夜则挑灯读谱,讨论问题。虽然条件较为艰苦,但不断的新发现总能

                给我们极大的乐趣。流坑调研不仅对我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我

                留下了平生一段美好的回忆。结缘流坑是我的幸运,我由衷地感激和热爱流

                坑古村以及这里的董姓父老乡亲。

                      流坑的历史文化价值或者说其不同凡响之处究竟何在?以我之见,主要

                有三个方面:

                      第一、悠久绵长、丰富厚重的家庭历史。

                      流坑的董姓家族,自五代时期定居流坑,绵延千有余年,从最初的一个富

                裕农家和地方大户,到宋代科甲踵继、仕宦众多的名门望姓再到明清时期垄

                断乌江流域竹木贸易的强宗大族,直至近代以来在战争频仍和革命风云背景

                下逐步衰落又进入新的时期,展现了一部连续、完整、内涵丰富和不断演化的

                家族历史。

                      流坑董姓家族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自北宋以来累计中进士者29人,

                并有“五桂齐芳”和状元之荣(宋仁宗明道三年〔1034〕董洙等叔侄五人同登进

                士,时号“五桂”;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董德元廷试第一,以有官置第二,或

                称“恩榜状元”)。族中历代出仕者数以百计,最著者有北宋尚书屯田员外郎


                                                                                                     · 15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