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董氏宗谱上卷
P. 58

董氏宗谱·江都堂


                董淳、职方郎中董渊、光禄寺卿董淇、户部侍郎董敦逸,南宋参知政事董德元,

                明代监察御史董明望、南京刑部郎中董燧、刑部尚书董裕等。此外还涌现出

                许多著名学者和专门家,学者如宋有陆九渊弟子董德修(心斋),明有南国子
                监司业董琰,江右王门名士董燧(蓉山)、董焕(亦山)、董绪(龟山)等;专门家如


                元代有名医董起潜,明、清有太医董君和、董祖奇,清代有书法和篆刻家董士
                标,等等。由流坑外迁的董姓支派中也有很多知名人物,最著者,乃是明代迁


                湖北之麻城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就流坑而言,这些传统社会
                的成功之士和优秀人物,使僻在赣中山区的流坑与历代国家和上层社会产生


                了紧密联系,直接推动了家族组织的建设,从而对家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
                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方面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明代嘉、万年间由董燧等人领


                导进行的家族和社区营造活动。也正是由于这一群体的存在,为后人认识了
                解流坑和董姓家族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难得的文献条件。

                      流坑董姓家族的发展和变迁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罕见的历史观察样

                本。流坑村和董姓家族组织的发展演变,既承接并受制于中国封建社会中、

                后期以来经济、社会变迁大势的影响,又依托和受惠于乌江流域的自然环境

                和条件,同时亦有赖于家族精英们的积极努力以及家族组织的制度营造和调

                适。在这个典型个案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环境、资源、人口、精英、

                文化、制度等诸多因素,是如何地相互交织作用,共同促成了家族历史的发展

                演变。换言之,在流坑,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古老家族的小历史,同

                时又可以看到中国大历史在小历史上的投射和展现,以及小历史对大历史的

                奠基和驱动。

                      第二,极为丰富且保存较好的文化遗存

                      流坑董姓家族个案可贵处还在于,和许多曾经相似的家族和农村聚落不

                同,在经过千年沧桑巨变之后,其仍然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存可供观察

                和利用。诚如周銮书先生所说:“(流坑)居然保留下来了如此完整远非一般

                的古代文化遗存,不独在江西允称罕见,恐怕在南方诸省亦属稀有。”非常熟

                悉中国南方社会史更几乎走遍江西的梁洪生教授也曾感慨,这历史遗存的丰

                富程度而言,流坑是尚存古村的“极致”。

                      以文献论,流坑文字史料之富难可比拟。首先是谱牒众多:董氏家谱自


                · 16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