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董氏宗谱上卷
P. 52

董氏宗谱·江都堂


                坑董氏家族,董合十八世思贤(得高之子)挈妇将雏跟随移民队伍,颠沛流离,
                扩源迁徙于沔水之畔,洪武四年(1371年)举家迁入沔阳府竟陵县深江站关帝

                庙开荒,生天佑、天福、天禄、天祥共四子,天佑公生二子奇和才,才公生澄、

                源、通、荣、旺、聪共六子。明朝正统年间,澄公携家带口由竟陵县深江站顺洛

                江河东进,定居沔阳州剅河董庄的简家桥围桌台,安家立业,繁衍生息。这里

                无山无丘,史属云梦古泽,是长江和汉水的洪泛区,素有“水乡泽国”之称,谚
                语“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代代相传,平民百姓“日无鸡啄米,夜无鼠耗

                粮”,栖身之所是“九柱加一檩,圆圈围着高粱梗”的茅草棚,血吸虫病为患一

                方,民不聊生,我族先辈披荆斩棘,奋发图强。由明及清,董氏一族以堤为命,
                以垸为生,兴建堤垸,防洪排涝,垦荒垸田,按垸归乡,科征田亩,力役摊派,攻

                坚克难,孝子慈孙,效法圣贤,人丁日隆,枝繁叶茂。清代光绪董氏宗谱所载

                我族董氏子孙蕃衍遍布沔阳州,迁播到天门、潜江、荆州、江陵、松滋、公安、石

                首、监利、蔡甸、汉川等江汉平原腹地,远播到钟祥、京山、宜城、宜昌、当阳、南

                漳、枣阳、襄阳、竹溪等丘陵山地,更远者迁徙到了湖南、广西、陕西、四川、台
                湾等省份,彰显我族煌煌屹立。

                      我族董氏,衍派四海,迁播欧美,懿德恢宏。武昌首义、辛亥革命、推翻帝

                制、民主共和、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中华民国到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我族董氏脚踏实地,自力更生,苦难辉煌。1949年开启历史

                新纪元,土地革命、抗美援朝、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我族董氏
                忠厚直朴,艰苦奋斗,砥砺前行。迎来富民强国的改革开放,我族董氏守望相

                助,耕读传家,高考金榜题名者众多,兴业经商办厂者卓著,宗支衍派遍布全

                国,更有甚者辗转迁播到了欧美等世界各地。鉴古思今,我族贤达志趣高洁,

                悉心寻访,收九族之亲,续修族谱,历时数载,1989 年 8 月《董氏宗谱》终于纂
                录成集。从大明洪武初年的思贤公移民肇始到改革开放的第二十五世后裔

                的咸字辈,时限跨度长达 620 多年,空间范围广达欧美多国,“德思天才水,伏

                金廷宗木。正上一元亨,乾履泰益萃,临观泽复咸。恒豫同晋升,孚震师济

                谦。鼎明大有坤,仁义光先哲,诗书启后贤”,天秩彝伦,水源木本,凛凛然统
                族属而壮声威。

                      我族董氏,敦宗睦族,孝亲守德,继往开来。2011月 3月 8日,时任族长董

                满堂率宗亲前往江西乐安县流坑村寻根问祖,《洙派湖北沔阳本源图》得到了

                六修流坑董氏族谱办公室瑞春、星明和元祯三位的共同认可,始迁祖德高公


                · 10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